五彩起源于明代,成熟于清代,是景德鎮(zhèn)首創(chuàng)的釉上彩繪的一種傳統(tǒng)瓷。康熙五彩曾成為陶瓷裝飾的主流形式盛行一時。但到了雍正時期,由于粉彩瓷更符合中國畫的表現(xiàn)意蘊,五彩于是退隱江湖,出于對前朝視為“古”的傳統(tǒng)觀點,所以,五彩又稱“古彩”。

五彩是黃、青、白、紅和黑色,泛指各種顏色。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(xué)說上講,分別代表木、金、火、水、土。同時,分別象征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,蘊涵著五方神力。

在制瓷工藝中,燒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(huán)?!毒暗骆?zhèn)陶錄》云:“白瓷加彩后,復(fù)須燒煉,以固顏色。爰有明暗爐之制。小器則用明爐,口門向外,周圍炭火,置鐵輪其下,托以鐵叉,以鉤撥輪使轉(zhuǎn),以勻火氣。大件則用暗爐,高三尺余,周圍夾層貯炭火,下留風眼,將瓷器貯于爐,人執(zhí)圓板以避火氣,爐頂泥封,燒一晝夜為度?!睙?,火度最重要,火度高了,有些顏料就出現(xiàn)流動;火度不夠,顏色不發(fā)亮,釉面灰暗。因此,燒成工藝是決定五彩成敗的關(guān)鍵。做一件精美的五彩,可謂難也。

因其線條明朗,燒成溫度稍高于粉彩,且不及粉彩柔和,故又稱之為“硬彩”。五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(zhèn)窯的新品種,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(chǔ)上發(fā)展而來。明代彩料中無藍彩,需用藍色表現(xiàn)之處,皆以青花代之,稱“青花五彩”,成為獨特的時代特征,以嘉靖、萬歷五彩為代表。嘉靖、萬歷朝五彩施彩特點是:大量采用釉上礬紅和釉下青花二彩,釉下青花與釉上多種彩相結(jié)合,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線勾描紋樣輪廓,畫面濃重艷麗。

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,除常用的紅、綠、黃、褐、紫彩外,還新配制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,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(yīng)用,使之色彩更為瑰麗多姿、濃艷奪目。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,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,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,別具一格。雍正時期,粉彩盛行,五彩趨于衰落,所見多為小件器,畫意較精細,不似康熙五彩粗獷豪放。乾隆以后則基本上不見單獨的五彩瓷器,而多與粉彩、琺瑯彩等并用。

五彩瓷可以分為青花五彩和純釉上五彩兩種。青花五彩瓷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畫出所繪圖案的藍彩部分,罩釉燒成,再在其余部分各按所需繪彩,復(fù)入彩爐二次燒成。目前所見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宜德時期的,但很少見,西藏薩迦寺有收藏。嘉靖、萬歷時期五彩器物比較多見,而且出現(xiàn)了大的罐、瓶類,胎骨變厚。與成化彩瓷迎然不同的是,色彩除釉下藍色外,還有釉上紅、綠、黑孔雀藍、紫、褐、赭等色和金彩。常見圖案內(nèi)容有蓮池鴛鴦、鳳穿花、花卉奇石、嬰戲、云龍、云鳳、云鶴、天馬、道教古祥圖案等。

嘉靖至明末清初,民窯也大量生產(chǎn)五彩瓷器。它們的特點是胎質(zhì)較粗,釉層較厚,有時有失透現(xiàn)象。常見器型多為碗、盤、瓶、罐,圖案內(nèi)容比官窯豐富,有神獸、色藻紋、蓮池水族紋、嬰戲、小說故事、花木奇石、人物山水等,回風粗放,生活氣息濃郁。但色彩不如官窯齊全,主要是紅、綠、藍、黃 4種顏色,尤以紅、綠色為多,有些器物還沒有釉下青花。日本仿制了不少晚明五彩瓷器,有些在圖案、畫鳳上很相似。但日本瓷胎釉過細,與明末胎釉,特別是民窯瓷器胎釉顯然有別。

唐代的三彩陶使用的都是翠、綠、黃、白、赭、褐等多種低溫釉。在燒煉時,釉色會自由流動,不受控制。所以唐三彩的陶俑就有釉面滲透自然,形成富有天趣、瑰麗的色彩肌理。唐三彩這種自由流動而不受控制的顏料,給平面作畫?會帶來很大難度。直到宋代,河南磁州窯用礬紅調(diào)鉛粉用于釉面上,產(chǎn)生了紅綠兩色的釉上彩繪,這種裝飾解決了唐三彩釉色流動的問題,從料色上奠定了古彩瓷工藝基礎(chǔ)。

紅綠彩首開了采取用毛筆蘸料進行釉上彩繪的先河,把筆繪賦彩的形象思維,第一次付諸了實踐。這候鳥時花,這高土名姬、這魚藻草蟲,雖是恬簡略貌,紅綠相間,卻也賞心悅目,意氣飛揚,這對于當時見慣于單色釉陶瓷裝飾的人們來說,不啻于一種清新的色彩視覺,一種可品可讀的形象地畫圖展示。

到了南宋時,宋室南遷,北方名窯的一大批工匠也隨之南下,磁州窯的釉上彩繪技術(shù)也傳到了江西,自然也就影響到了景德鎮(zhèn)。元代的青花瓷就比較成熟了。景德鎮(zhèn)御器廠的工匠們?yōu)榱私鉀Q青花畫面單一色彩的視覺形象問題,就把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料進行綜合裝飾,這釉上彩料就包括了紅綠彩。

有人說五彩瓷是美在大紅大紫,妙在古色古香;有人說它一紅頂萬紅。也有人說,它是中國古代陶瓷匠人有意識地把中國繪畫搬上陶瓷器皿的過程。在當時的工藝條件的制約下,它仍顯示出中國匠人對中國繪畫?風格的直接追求,其巧思妙心,深合東方文化的精神內(nèi)核。

公元1686年(康熙25年),泰國派遣使者到法國,送給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他的臣僚們無數(shù)珍貴的禮物。其中大受歡迎的,就有中國的五彩瓷。
2013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,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競相爭奪,最終以高達2588萬港元成交。成為當時成交價格最高的中國瓷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