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古人風骨,守砂器本色。
紫砂壺近年來備受市場追捧,大家都對紫砂有一定的了解,可真正說起紫砂的概念,似乎總有點模棱兩可、語焉不詳。紫砂,顧名思義,紫顏色的砂。但這樣的解釋過于簡單,因為這個解釋無法概括出紫砂的特征。傳統(tǒng)上被歸為紫砂的陶土,有些無砂,有些不紫。

那紫砂的“砂”到底指什么?“砂”起到的作用?
宜興紫砂陶土極其奇妙,它天然具備了泥和砂合理的化學組成,其中的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古人形容“泥是肉,砂是骨”?!肮恰闭撸吧啊币?,此“砂”非彼“沙”,它不是自然風化而成的細石粒,而指的是紫砂泥中的石英、云母礦物顆粒和沒有風化的黏土團粒,石英決定了砂的物理特性。

紫砂的“紫”,是說顏色,紫砂的“砂”,是說性質(zhì)。石英特點是密度大,熔點高,它能提高紫砂的燒結(jié)溫度。石英砂的熔點為1750℃,遠高于紫砂壺1050℃~1250℃的燒成溫度,在紫砂壺燒成窯溫下是一種穩(wěn)定不變的材質(zhì)。它不溶于水、硫酸、鹽酸、硝酸,它的光澤呈玻璃狀,有時呈脂肪狀。
純石英質(zhì)地為無色,紫砂的色相決定性是因為含有不同比例的鐵、鈦、鎳、鋅等金屬及其氧化物(鐵紅、鈦棕、鎳綠、鋅銀);純石英質(zhì)脆易碎,紫砂的抗震爆決定性是因為含有鋁;純石英粗超,觸感不滑,紫砂的觸感決定性是因為含有鎂;石英云母有吸光作用,成就了包漿效果……這些決定用養(yǎng)效果的化學成分,在宜興的紫砂礦中構(gòu)成居然十分和諧。

紫砂燒成品,之所以有“能內(nèi)外通氣而不通水”的特殊性,也是因為砂的組成造就的。剖析物理成因是:相鄰的石英團粒的空隙粗大,形成了開放性氣孔,氣體由此出入;而單一的石英團粒內(nèi)部空隙細小,形成了封閉性氣孔,水體由此阻塞。所謂的“雙重氣孔結(jié)構(gòu)”由此形成。
我國其它地區(qū)以及日本和歐洲的一些地區(qū)陶瓷業(yè)已極其發(fā)達,但無紫砂作原料,也難以人工配比紫砂的有效成分,燒成產(chǎn)品只能稱為“炻器”。器表雖可施以各種釉料,顏色變化萬千,但器表肌理澀滯,器體透氣差,久用“火氣”依然,泡茶香氣不揚、悶久即澀。

而紫砂,妙在有“砂”,也貴在有“砂”。砂,使燒成后的壺表,遠比一般黏土制品透氣性好;砂,使燒成后的壺體,一經(jīng)泡養(yǎng)“火氣”盡消,不奪香而無熟湯氣;砂,紫砂的砂,妙不可言。